三只松鼠事件营销案例 三只松鼠事件营销方案
三只松鼠事件始末?
事件的起因,是有网友晒出三只松鼠两年前上线的产品宣传海报,认为海报中模特的“眯眯眼”、厚嘴唇等元素,是在故意丑化国人,并将此次三只松鼠事件与此前引发众怒的陈漫事件相关联。随后,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讨论,#三只松鼠 模特#这一话题也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对于该事件,三只松鼠回应券商中国记者称,该广告宣传页面于2019年10月上线,时值国潮风流行,因此选择“国潮风”来进行广告拍摄,意图传达给消费者国潮的视觉感受。该页面中模特为中国人,其妆容均基于其个人特征打造,绝无刻意丑化之意,与陈漫事件无关。此前,该广告宣传页面未接到任何投诉及反映。
同时,三只松鼠官方微博也发文称,针对网友反馈模特妆容不符合大众审美并由此产生不适感,三只松鼠深表歉意,并第一时间已进行页面的替换,且已安排排查公司其他产品页面,杜绝类似情况产生。
三只松鼠事件时间?
2020年5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显示,三只松鼠1批次开口松子产品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超标。此前市场监管部门排查其抽检不合格原因是上级经销实际履行人运输过程中未按产品包装标示的要求存放。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过氧化值超过限度说明食品已经变质,主要危害表现在:
1)口感气味的改变(哈喇味)和营养价值的流失(脂肪变质);
2)食品严重的变质时,所产生的醛、酮、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导致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
3)而长期食用过氧化值过高的食物,对心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有促进作用 。
5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三只松鼠(300783.SZ)获悉的一份声明显示,公司获知该信息后,已在第一时间对该批次产品进行召回处理。
三只松鼠表示,该事件于2021年3月已查明原因并完成整改。通报批次产品系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于2020年10月31日在重庆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成都分店抽取的1批次标称由我司分装的开口松子(规格型号:160g/袋;生产日期:2020-05-23)产品。在获知该信息后,公司在第一时间对该批次产品进行召回处理。后经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4批次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5号)》指出,造成该批次产品抽检不合格的原因为上级经销实际履行人运输过程中未按产品包装标示的要求存放。
三只松鼠营销特色?
1、品牌人格化:消费者零距离
当客户第一次接触三只松鼠,其会在第一时间给顾客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的,就是那三只可爱的松鼠——鼠小贱,鼠小酷、鼠小美。
2、深入人性:售卖流行文化和人文关怀
尽管萌文化很受欢迎,但章燎原很清楚:流行文化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三只松鼠必须有一个经久不衰的定位,并且及时随着时代的潮流而调整其内涵。
3、在所有细节上超越客户期望
消费者往往会晒比较炫酷的产品,或者分享喜悦,发泄抱怨。而这种情感的分享和传播,会影响朋友圈的购买行为。简单的一个晒,标志着购买行为的巨大的变革,也是一种商业领域话语权的更迭,这将是一个消费者主导的时代。
三只松鼠上市案例分析?
如果你去过三只松鼠这家公司,就可以看到,公司有一条特意用黄色灯光和灰色砖块做出旧时光效果的走廊,雕着标语“要么第一,要么灭亡”,一串数字连起一条时间轴。
2012年,当大家都认为电商红海比2011年还红的时候,6月19日,“三只松鼠”横空出世,仅仅半年之后,“双十一”单日销售额突破766万元,2013年1月份单月业绩突破2000万元,轻松跃居坚果行业全网第一。
“三只松鼠”的创始人“老爹”——章燎原,石破天惊。
2014年全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2015年半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全年销售额预计破20亿元。在完成四轮融资之后,目前三只松鼠估值已达40亿元。
事件营销经典案例有哪些?
1. 麦当劳🆚汉堡王
在一个偏僻的乡村
两个招牌在互相伤害
作为快餐行业
百里才有一个门店是很尴尬的事情
对于麦当劳意指自己门店遍地开花
汉堡王机智地作出了回应
2. 奥迪🆚宝马
宝马朋友圈广告来袭,借势做局,还记得经典的宝马和奥迪的广告撕逼大战吗?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营销界的经典吧。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加州,奥迪给新A4挂了这么一个广告牌子。Chess? No thanks, I'd rather be driving. (下棋?算了吧, 我更想去驾驶。)
3. 喜茶➕杜蕾斯
2019年4月19日,杜蕾斯官方微博发布了一篇与网红品牌喜茶相关的营销文案,内容十分露骨。随后,喜茶也在官方微博上进行了类似回应。显然,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联名事件营销。两家企业希望通过互动的方式,对两个品牌的用户群体进行覆盖式营销。然而,杜蕾斯和喜茶并没有把握好这次联名营销的尺度,反而引起了用户的极度不适。几小时后,杜蕾斯迫于舆论压力,重新编辑了微博文案;而喜茶也删除了原有文案且发布了致歉声明。文案可以删除,但是此次事件营销失败对杜蕾斯和喜茶的负面影响却难以挽回。
事件营销成功案例分析步骤?
第一步:活动调研
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是目标客户定位,这同样适用于活动策划。在策划事件营销之初,我们一定要确定活动面向的对象是谁,我们去做的活动,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对于活动的对象,不要笼统的去说明,老客户,新客户等等。记住,越宽泛的客户划分,活动的效果也就越差。比如,我们如果把活动对象划分为年龄在25-40岁之间,城市居住有孩子,最近3个月没有产生消费行为的女性客户,相比于全部女性客户,是不是活动策划起来思路多了很多?
第二步:活动策划
在确定好了活动人群和活动目的后,活动策划就会容易很多。这是因为,精确的活动人群和活动目的,就会让活动策划精准很多,策划时所要关注的范围,会更加细致,各方面情况,就会想得更加周到。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策划就是策划,执行就是执行,在策划的过程中最好能想到各种细节各种突发情况,然后在执行时不要有大的变化,这样才是真正的策划。
第三步:活动筹备
活动筹备无需多言,就是按照策划内容,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活动需要的文案,PPT,图片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筹备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工作是设置一些数据收集统计点。比如说,这次活动,签到人数、每小时入场人数及离场人数、男女比例、年龄情况、咨询问题有哪些。设置越多的数据观测点,就会为以后的活动优化,提供了数据基础。
第四步:操作执行
事件营销在执行阶段,除了按照预定流程,认真执行之外,还需要关注活动中的各种数据,以及客户的状态,而不是单纯的出一个结果就可以了,注意通过数据观测点收集数据。
第五步:总结复盘
活动结束后,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着重比较哪些方式对哪类客户较为有效,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客户的细分,要找到同一类客户的行为和渠道共同点。
三只松鼠事件是什么?
三只松鼠眯眯眼事件。
2021年底,三只松鼠因为一组2019年10月拍摄的海报被骂上热搜,引发热议。
据了解,三只松鼠曾为重庆酸辣粉产品拍摄宣传海报,而广告模特因为“眯眯眼”、厚嘴唇的妆容被指刻意丑化国人形象,三只松鼠也因此被指“辱华”。
对此,三只松鼠在2021年12月26日发布声明称:产品于2019年10月上线,该页面中模特为中国人,其妆容均基于其个人特征打造,无刻意丑化。
在致歉声明中,三只松鼠表示:针对网友反馈模特妆容不符合大众审美并由此产生不适感,我司深表歉意,并第一时间已进行页面的替换,且已安排排查公司其他产品页面,杜绝类似情况产生。
与此同时,海报中的广告模特也发文表示,广告拍摄时间在2019年10月,眼睛确实长这样, “作为一个专业模特,我需要做的就是按着商家的要求拍出商家要的东西,不知道怎么就跟辱华扯上了关系……我眼睛小就不配做中国人了?”
至此,“眯眯眼”成为一段时间讨论的焦点,折射出大众审美、民族自信与国际刻板印象之间的碰撞。
三只松鼠营销推广方案?
精准定位,起好名称。
好感和喜感是快速消除距离感、 征服市场与人心的一张好牌。 三只松鼠的目标人群定位 非常明确,它的客户群体定位是80、 90后互联网用户群体。
三只松鼠从命名开始,就很注 重契合目标消费者的特点。卡通形象可爱又好记,传播性也强,再配上贴合 80、 90 群体心智的超萌动漫形象,迅速成为网购群体关注喜爱的品牌。
品牌形象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三只松鼠一直不遗余力的塑造传达属于自己的松鼠森林式文化, 无论是产品描述页的第一屏, 还是服务卡上的文字、包裹箱、果壳袋、附赠的手机挂件、插卡套、员工工作环境等各个细 节和场合,都无一不流露着松鼠文化。
利用松鼠的形象,多渠道与消费者近距离沟通互动。 三只松鼠建立独树一帜的形式
三只松鼠用了哪些营销理念?
.品牌人格化:消费者零距离
当客户第一次接触三只松鼠,会在第一时间给顾客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相比就是那三只可爱的松鼠――鼠小贱、鼠小酷、鼠小美。
三只可爱松鼠的"萌"营销只是表层原因。直接赋予了品牌以人格化,以主人和宠物之间的关系,替代了传统的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三只松树的本质意义。
客服以松鼠宠物的口吻来与顾客交流,顾客成了主人,客服成了宠物。于是,客服可以撒娇,可以通过独特的语言体系在顾客脑中形成更加生动的形象。
三只松鼠采取什么营销策略?
1. 三只松鼠采取了多种营销策略。2. 首先,三只松鼠在产品包装上下了很大功夫,采用了精美的包装设计和高质量的产品,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其次,三只松鼠在社交媒体上积极推广品牌,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营销内容,与消费者互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三只松鼠还采用了线下推广策略,如在商场、超市等地方开设专卖店,提供试吃、优惠等活动,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3. 除此之外,三只松鼠还注重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高品牌忠诚度和口碑效应。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