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罐茶的营销手法和购买人群?
小罐茶高举高打,从产品设计、包装差异、终端店铺设计、广告设计、品牌背书等多个层面做了一次集成化创新。打破了中国茶产业只做“品类品牌”的老旧模式。采用高端商品的营销模式,建立品牌消费市场。
喝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有人因为“文化”而喝茶;
有人因为“看上去有文化而喝茶;
有人因为“提神”而喝茶;
还有人因为想喝点有味道的水而喝茶;
不同的消费需求,对应着不同的市场,也对应着不同的产品规划;
市场上的茶大致分为三类:文化茶、品牌茶、大宗茶;
文化茶一般是老茶友喝的,喝的是琴棋书画茶,喝的是行业内“深层次”的文化和故事;
品牌茶是烟酒茶,人们按照品牌来购买,不愿花太多的精力去了解茶文化;
大宗茶是为了喝茶而喝茶,必经柴米油盐酱醋茶嘛。
而杜国楹要做的是文化茶和品牌茶的跨界——有品牌的文化茶。
当然,他也进行了分析,
从内部看,杜国楹本身就善于打造高端品牌;
从外部看,这个市场基本空白;不过,市场之所以空缺绝不是别人没想到,而是因为空白市场的潜规则——对于文化茶,人们是根据行业协会和同行的评价而旁段的。
这是小罐茶的机会,也是挑战。
如何让别人通过“品牌”来选择一款文化茶;
品牌是建立在差异化价值的基础上的;
相传,在最开始阶段,杜国楹找了两个方向:有机和大师做;
而有机,早就说烂了——无非就是茶叶的品质,茶源,产地,工艺等;而这些不具备差异性,与其它品类品牌相比毫无优势可言。
因此,杜国楹就开始围绕“大师作”这个概念开始包装。首先邀请了8位制茶大师共同打造小罐茶的区别。
而大师的制茶工艺再精湛,也很难凸显茶叶本身的差异;
所以,杜国楹团队又在包装上下功夫,找来了日本设计师设计铝合金小罐。
这些所谓的设计和工艺,跟茶叶品质没有任何关系
这句话我是赞同的。
恰恰是“从产品设计、包装差异、终端店铺设计、广告设计、品牌背书等多个层面的集成化创新”是小罐茶获得成功的关键;
小罐茶2016年7月上市。
在上市之后,小罐茶没有发展互联网。而是大礼建设线下专卖店。再通过央视、江苏卫视等传统平台进行广告投放。
杜国楹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他熟啊!
为什么大力发展线下,而不是线上?
小罐茶定位是“有品牌的文化茶”,主打“大师做”,产品设计、差异化包装、品牌背书这些是最优差异化的优势。
放在线上能体现出来吗?在线上大家对着屏幕是很难体现出来的。
但在线下就完全不同了。
在线下,人们可以沉浸在苹果设计的空间环境,手可以抚摸小罐茶高冷的铝合金罐身。可以听经过小罐茶系统培训过的美女导购的产品介绍。嘴巴可以体验芊细的手指捧给你的热茶,鼻子可以闻到到处弥漫的茶香。
这在线上是完全无法体现出的优势。
另外,小罐茶的价格很高,必须要有能与之匹配的符号进行关联
小罐茶的终端全在顶级繁华商圈,例如上海k11、恒隆广场、正大广场,他会给人们一种感觉,能在这种地方开专卖店,应该是个牛逼的品牌吧。
而央视卫视广告传递了另一个信息,我是大品牌,不会轻易骗人,解决了消费者的顾虑;
另外,在小罐茶的店里,所有的产品价格统一,这是其它品牌文化茶无法做到的(文化茶一般会根据你的反应随便开价)。
小罐茶满足了消费者的高层级需求
小罐茶的茶叶品质对不起他的价格;
小罐茶是一款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对茶品的品控当然比不上精挑细选的茶品牌;
但,小罐茶的主要受众不是文化茶消费者,而是那些茶爱好者和送礼者;
这个人群,对茶叶品质的敏感程度没那么大。
小罐茶成功的因素是满足了人们的装逼与社交需求;
你不用很了解茶文化,看上去也很有文化品位(你不了解咖啡豆,但一样坐在星巴克);
现代社会,茶文化是什么?
不是一位翩翩起舞的妹纸站在舞台中央对你莞尔一笑。
现在的茶文化就是为了避免“尬聊”的;
在落座时,人们可能会说,
一起喝杯茶吧。
然后就着小罐茶的“充氮、撕膜、大师”慢慢地切入正题;
这完美的嵌入了小罐茶的消费场景——老总办公室的待客茶。
那些看似无用的工艺和设计,最终也成为了小罐茶的品牌资产;
小罐茶的支持体系
与以往不同,杜国楹这次对小罐茶的期望很高。
今年年底目标开到400家专卖店。18年计划是1000家。而且还是顶级豪华商圈;
而加盟小罐茶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值得庆幸的是,杜国楹在支持体系上下足了功夫。
标准化的店面设计、零售系统的培训、店面的管理规划、甚至为了保障产品的品质,专门投资了制罐厂;
至今竟然没有一个模仿者,足以说明小罐制作的这笔投资门槛还是蛮高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