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原油宝巨亏会波及储户吗,会出现挤兑风险吗?
可以明确的地说:不会!不会!不会!储户大可放心,不必惊慌。原因如下:
第一,亏损并不大此次亏损的只是投资者,而非储户亏损;二是中国银行体量巨大,此次亏损几百亿,相对几十万亿体量的国有大型银行来说,只不过九牛一毛,不伤根本,撼不动中国银行。况且,有国家作靠山,不会让挤兑发生的。
第二,民众信心在从金融监管角度来说,此事最可怕不是亏损本身,而是担心一个黑天鹅事件,引起了蝴蝶效应,最担心的是会打击储户和投资者的信心,造成大量挤兑。作为监管部门,最需要防范的也是防止大面积挤兑,最需要提振的是信心。目前来看民众是充满信心的,这种信心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来源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小,用很短的时间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跨越,大家对党和政府有信心。
2、来源于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新风新貌,来源于从中央到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不遗余力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措施,虽然局部有萎缩有下滑有迟滞,但经济基本面是好的,是在逐步向上走的,发展的潜力也是有的,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
3、来源于今年抗疫的成功,相对于国外抗疫形势来看,我国无疑的措施是非常得力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极大提振了人民的信心,增加了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只要信心在,基本盘就在,就不会发生挤兑。
第三,党和政府在现在疫情还没结束,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同时中美因贸易、疫情等摩擦导致的对抗也在升级,金融战硝烟四起,中央非常警惕。对于这样的事件,应该早有预料,也早有预案,不过解决问题尚需依法,尚需时日,不论是投资人自负盈亏也好,各打五十大板也好,中国银行赔偿也好,终归以安抚为主,不会让事态扩大的。
中国银行原油宝巨亏肯定会涉及储户的利益。原油宝是指中国银行面向个人客户发行的挂钩境内外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产品,按照报价参考对象不同,包括美国原油产品和英国原油产品。其中美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WTI原油期货合约”,英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并均以美元(USD)和人民币(CNY)计价。中国银行作为做市商提供报价并进行风险管理。个人客户在中国银行开立相应综合保证金账户,签订协议,并存入足额保证金后,实现做多与做空双向选择的原油交易工具。
从现有媒体透露的内容看,投资原油宝其实就是客户通过银行的通道来投资境外的原油期货;显然,该投资产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高风险产品,投资标的是典型的标准化产品。中国银行与投资原油宝的客户之间是有协议的,投资者对投资原油宝的行为是自负盈亏的。但是由于此次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格出现负值,造成投资者投资原油期货出现了爆仓后,中行因此而被迫垫支了其中的巨额亏损,其最终损失还是应该由投资者来负担,而不能因亏损超过本金就耍赖不补资金,如此而由中行来背锅,其实最终来承担的还是中国银行的股东,受损的还是中国百姓的利益。事件发生后中行就以短信等进行提醒投资者平仓及补足交割款,并专门进行了说明公告,就是怕因此黑天鹅事件而影响整个中行的其他业务,如理财业务、结构性存款等,众多储户都会对其经营管理水平提出质疑,进而采取理财赎回,存款转移等跟风行为,进而产生蝴蝶效应,影响整个中行的声誉乃至生存。
曾经著名的巴林银行就是因为一个交易事件而导致整个银行破产的。1995年2月26日,一条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具有230多年历史,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英国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9.1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在经过国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前一个周末的拯救失败之后,被迫宣布破产。巴林银行倒闭主要原因是金融期货投机交易失败,而管理层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无知、无畏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各家银行在扩张业务发展,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一定要做好风险防范,严格每一个产品,每一个流程,每一项防护机制都必须做足,否则在突发事件面前就会一下子被击垮。因此中行一定要做好后面的分险化解及情绪安抚等工作,避免由此而引发系列连锁反应,危机整个中行的信誉。
是否会出现挤兑风险。从目前看应该还至于,一是中国银行是我国的百年大行,总资产高达22.77万亿,而原油宝业务只占其众多业务中的一部分;二是中行作为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国资占有大部分比例,国家背书,以及存款也实行报险制度,有国家兜底;再就是监管部门及时介入,针对产品问题及时叫停,避免更大的风险事件发生。
总之,从此次原油宝事件爆发中,银行、投资者、监管部门都要从各自层面进行反思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严格设计产品,理性投资选择,稳健规范经营,共同维护良好的经营体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