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营销对象 > 正文内容

李国庆称疫期的企业要慎用裁员,建议要裁就不论绩效一刀切,按部门同比例裁员?

2022-05-31 03:09:25营销对象1

这次我站李国庆,我觉得李说的很中肯。疫情期间的工作不好找,招聘员工的时间成本、新员工的融入成本也比较高。企业裁员其实是透支潜力的一种做法,真正能做到精兵简政的很难,反而容易把一些个性的业务能手挤走,因为疫情期间市场在整体收缩,也容易留下的老好人式的混子。裁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只能是一时的镇痛片和暂时的麻醉剂。但这一剂猛药,到底是补还是毒,很难预料。

其实企业的员工就是这个企业的血液,造新血是必须的,循环起来才能健康企业体制。招新和离职都是企业的正常更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裁员却不是这样,很难说裁员到底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制造问题。这就好像一剂猛药,到底是补还是毒,全看整体环境。也许一念之间企业就会大伤元气,所以说,裁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只能是一时的镇痛片和暂时的麻醉剂。

职场工作毕竟是集体智慧的体现,不是工厂中的螺丝等,拿来合适的尺寸就一定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不同的同事间搭配工作也绝不是简单的机器组装。很多时候,长时间磨合形成的集体默契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如果特别理性的从数据维度来决定去留,进行大范围的裁员,对企业不下于做了一场特别大的手术。无论最后结局如何,元气大伤是不可避免的。把自己作死也不是件稀奇事。

除此之外,疫情期间,不仅仅是员工找工作费劲,招聘也是特别费神通的一件事情。

首先、大环境让大家很谨慎,尽量不做跨地域的求职,这也不符合国家的倡导。

其次、企业在疫情期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除非遇到特殊的情况,否则谁愿意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找寻新的职业契机?沧海遗珠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对于在风中摇曳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又有多少真正的机会?

最后、地域限制导致新人入职需要隔离,有些企业还得做核酸检测,除此之外是租房子和生活。搞定这些之后,才能进行所谓的新员工培训和工作磨合,这绝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事情。

如果不得不裁员,李国庆说的一刀切细品以后,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大家都知道,公司有很多部门,各司其职,但重要程度却有很大差异。原则上讲,销售部门和赚钱部门往往有着很强的话语权,而后台部门和保障部门一般都是背锅的对象。即便是占理也很难把真正的生意上达天听。如果按照绩效和其他维度来裁员,很多事业部也许会直接消失,而强势部门估计会保留绝大多数人马,这种裁员对于企业来说会直接打乱已有的内环境,用中医的观点来说,会彻底乱气。

如果是整体范围的一刀切,看似鲁莽,其实反而公平。如果真的要壁虎断尾的话,个人赞成一刀切。全局范围的缩小体系,真正的淘汰一圈,也许伤元气,但企业的内环境还能基本保持稳定。尤其很多基层岗位,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朝中无人的话,走人肯定是第一顺位的。

说到这里,我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刘强东。东哥很重视基层的岗位,不仅自己亲自送快递,还经常对一线快递人员发送福利,多次给快递小哥站台,直到今天还能和快递员称兄道弟,坦白说,很多高层除了会开会和找麻烦,踏踏实实做事情的能有多少?马云也说过,要涨薪就要给基层涨薪,高管涨薪没效果,不如给踏踏实实干活的人鼓励和机会。

大家觉得疫期的企业要裁员要不要一刀切呢?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内容,更多精彩,请关注

我认为李国庆说的没毛病!不仅是疫情期间,就算是在太平年月,裁员也要慎重。只是在疫情的大背景下,裁员、招聘等动作带来的影响和成本将会被放大N多倍。下面我就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裁员绝不是好办法。毫无疑问,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企业会面临倒闭的风险(有些企业已经倒闭了)。前些天,和一个在太原工作的朋友聊起了招聘的话题。他说,最近好多应聘者都是从北京、上海回老家的,不少应聘者戏称:过了个年,把单位过倒闭了。

受疫情影响,除电力、能源等必要行业外,其余行业都受到了大大小小的影响。在疫情期间,全民隔离,别说上班了,上街买菜都受控制。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企业的效益必然会收到严重的影响。裁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临时降薪/停薪都要比裁员可取的多。此时裁员,难免会有“卸磨杀驴”的嫌疑。

二、裁员的“代价”,超出你想象员工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分析裁员成本之前,不妨先分析一下员工的招聘成本。

正如李国庆在视频中所描述的那样,招聘一个员工,从发布招聘信息开始到员工能够独立承担工作,企业需要承担很多看到、看不到的成本(例如:招聘网站的摊位费、内推的奖金、培训、与团队的磨合、新进人员的能力风险等等)。在疫情期间,这些成本是会被放大的,以下是和疫情相关的几个方面。

1. 在群防群控的大环境下,多数人不会冒着感染的风险外出求职,虽然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面试,但是视频面试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障;

2. 疫情的出现,打破了一些求职的规律。在平时,员工主动离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但是在疫情期间,谁会主动提离职。这样也会导致求职人数变少,招聘难度提高;

3. 额外的生活成本支出。很多外出务工者会选择租房生活,而在疫情期间,租房就是第一个大问题,很多城市都对租房进行了限制。此外,对来此疫区或者与新冠肺炎患者接触过的人需要进行核酸检测;对异地输入人员,要先行隔离14天。这些都是疫情引起的成本增加。

说完招聘成本,再谈谈辞退成本。辞退成本中最直观的就是N+1的补偿金了,当然除了补偿金外,还有交接的成本,如果沟通不妥或者一切其他问题,很有可能还会牵扯到劳动仲裁,毕竟辞退是件大事儿。

可以考虑下,如果先裁掉一个人,之后再招聘一个人,一里一外要白投入多少成本在里面。可见,裁员本身并不是一个“省钱”的做法,对企业来说,其实只是一个“缓兵之计”,暂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很有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付出更多的代价。

三、裁员,对老板的考验我认为,对企业来说,裁员是一个必要但不可滥用的动作。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台机器的话,那么员工就可以比作机器上的零部件,如果零部件坏了的话,修修还能用,如果彻底坏了,那就需要换新的了。因此,裁多少、裁谁就非常重要了!

裁多少?李国庆在视频中给出的建议值为10%(已经做完末尾淘汰的,建议为5%)。裁员会直接对就业造成压力,我认为具体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把控好度就可以了。

裁谁?李国庆在视频中提到了一个例子:波兰政府改革。波兰政府把处级以下干部都裁员了,后来剩下的办事员都是局级干部。这个例子听起来很讽刺,也很可笑。

不过,仔细考虑后,我们是不是也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呢?能力一般,但是领导喜欢(马屁精);专业不行,但是PPT玩的贼6(PPT工程师)。我想,这或许也是李国庆推荐“一刀切”的一个原因。因为只要谈贡献,就一定会掺和主观思想。但是在工作中,并不是所有工作能够被很好的量化体现的,而且很多公司的贡献仅停留在一份毫无意义的报告上。如果按照贡献度来进行裁员的话,一定会有一波老实人吃亏。所以,我认为一刀切是疫情期间最为公平、透明的裁员方式。同样,裁员其实是对老板的综合考验。

四、从裁员谈刘强东东哥和裁员最紧密的消息应该就是2019年的京东快递员薪水结构调整一事了,人们只看到了京东去底薪,却没有看到其他快递公司压根没底薪;只看到了京东降低五险一金,却没看到其他快递公司甚至都不签订劳动合同(很多是通过劳务派遣)。也许是东哥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东哥亲民的特性,送快递、分拣快递,正是这些基层的工作让东哥能够和快递小哥称兄道弟,打成一片。

反观一些公司,实力不行,派头不小;涨薪从领导开始,降薪从员工开始;各种领导也是只会开会和听汇报,时不时的还给员工找点麻烦,连对事物基本的辨别能力都丧失了。或许,这就是和京东的差距!

总结我认为,疫情期间的裁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作为老板,要心中有数,不要让蜜糖遮住了明辨是非的双眸!大家对疫情期间裁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手打原创,更多精彩请关注:@空心小窝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e978.com/yxdx/2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