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营销 > 正文内容

如何优化组织结构

2022-04-08 11:15:35组织营销1

编者按:企业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一环,企业要全面抓好质量管理,与组织结构优化相结合,才能彻底达到企业的全面管理。本文阐述了进行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按照IS09001标准模式优化组织结构,将“根据专业分工”转变为“根据流程分工”的思路和方法。在组织结构的优化中,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地位将得到明显改善。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贯彻IS09000族标准、通过第三方认证后,似乎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就是没有重视标准要求的管理职责和组织结构的建设,只是套用了标准的要求。组织结构从原始的单件生产方式到流水线作业,形成了一次质的变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其结构大体是按照亚当·斯密的分工论建立起来的,企业质量管理大体分作技术、质量、采购、生产、装备、销售等几大模块,将所有工作按照工作性质分配到各大模块,为了协调职能关系,组织结构有很多层次,呈现“金字塔”形态。这种组织结构需要一套复杂的操作程序来处理报告渠道、权利层次、部门职责和运行过程,讲究组织的稳定、职责的分明、秩序的理想化。随着生产规模的极度扩大,而且专业理论更深、更细,企业质量管理所需要覆盖的专业种类也急剧增加,这种组织结构日益膨胀,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日益暴露出无法适应的弱点。企业在控制体系并不完善的基础上,跳跃性地贯彻标准,孤立地套用标准,必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企业质量管理上的偏离。有的企业组织职能重叠,通过增设组织机构来强化工作重点,结果“撞车”事件频频发生,造成组织整体功能弱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标和政策的确立,而且还决定了企业的资源配置。不少企业的组织规模、经营领域、产品类型、市场范围都随着新战略的实施发生了重大变化,可组织结构却变化缓慢甚至没有变化,致使现行结构拖累战略的实施。企业应如何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呢? 进行管理变革,首先必须关注组织结构的建设,它是企业体制改革的基础,扁平化、流程化的组织结构,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了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将使用资源和管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视为过程。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称为“过程方法”,其优点在于对诸过程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1. 变革管理观念,实现决策权的下移 IS09000族标准强调管理者支持,但并不是要求所有工作都由管理者来策划和决策。现阶段企业的文山会海战术,往往由管理者在会议上敲定方案,而实际上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因为管理者自身不一定是专业的行家,也难以把握全方位的数据,更严重的是直接压制了职员的创造力。管理者不应该关注审批敲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应该关注工作流程是否有利于最佳方案的产生。 2. 变革管理方式,实现自我控制 无论是工作质量,还是产品实物质量,企业管理者习惯于关注工作现场,一般采用确定目标或问题——检查发现问题或分析原因——汇报——管理者亲自推动的方式来进行控制,于是很多问题都需要等待管理者的亲自重视和推动,不但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而且效果也不理想,极大地限制了职员的积极主动性。流程化的组织结构需要管理者把握发展方向,将决策的责、权、利按照流程分解并下移到各个环节中去,让职员自我控制。 3. 按照“过程方法”识别管理流程,实现流程再造 管理学认为结构决定功能,每一种组织结构都会呈现出其固有的特点。处于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效率并全面满足顾客的需要。先进企业通常会从根本上重新设计其组织结构,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拉动型组织结构。按照体系管理的思路,建立组织结构大体会按照如下方式展开: (1) 识别顾客的要求,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 (2)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3) 确定组织结构; (4) 确定部门的目标,确保获得必要的信息和资源; (5) 进行企业管理的运作评审,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预期的结果并持续改进。 4. 信息流通的变革,实现信息的直线传递 管理者固然需要把握导向性质的数据,但是一般情况下管理者不必过多地了解专业信息资料,应该促成信息的直线传递。由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自我控制输入、输出的信息的质量,避免信息传递中的丢失、误解和偏离。对内和对外的唯一接口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关键在于各种信息接口的清晰明确。 5. 先期策划和同步技术 企业的目标就是让劳动创造最大的价值,不断降低无效或低效劳动的损失。IS09000族标准强调产品的先期策划,而对正在学习和发展的企业,所有的工作都应该有更全面、更有效的先期策划。为完成先期策划,面对知识和市场动态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改变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大力采用同步和并行的工作方式,为保证最终的成功,有效的策划更是必不可少。 6. 推进人员的素质工程,将人员的强制培训转变为自主培训 被人们称为“质量先生”的克劳斯比说过,培训的目的在于使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对你的管理哲学达成共识,使他们明白自己在具体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流程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结构中,职员只需要具备单一工作类别的专业知识,而变革后,人员往往承担着一个过程,他需要具备该环节所需要的所有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这种变化,给职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更容易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变革以后,管理者与其他职员的关系应该是教练与队员的关系:首先,管理者提出工作内容和要求,提供学习的范围和方向;其次,管理者需要在职员的雇佣、提升、奖励等方面做出安排,建立人员培训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最后,管理者应该提供职员学习的条件。 7.建立公正合理的价值工程,突破平均分配体系 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职员同样追求回报的最大化,管理者的目标是让职员持续地提高工作质量。价值工程的良好运作,是发挥职员潜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目标的基本条件。国内一般将回报分为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流程化的组织结构可以为企业的分配方案提供有力的基础,根据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和工作强度,更容易制定符合价值规律的分配方案。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国内经济秩序逐步稳定,市场竞争形式变得更加有序且更加激烈,企业必须冷静地分析内部管理组织结构的弱点,实现管理流程的再造,从而改变低效劳动状态,让质量管理与组织结构优化向前发展,让企业管理走得更快、更远。《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e978.com/zzyx/1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