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营销 > 正文内容

电商是如何走进农村的?

2022-05-27 20:34:56组织营销1

你问的是买还是卖?

如果从卖家端来说的话,电商在我们海南的农村其实不算普及,大多数果农是不知道如何上网销售的,顶多在朋友圈里发一发,然后等着收购商上门收。

但是,每个县城都有专门的电商协会,扶贫办,他们会帮助果农去开通淘宝,微店等等。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果农,我问他,你没有注册公司,那你微店的相关资料是如何上传的?他说是电商协会的人让她带身份证去然后帮助开通,再把所有的农产品链接都上传好的,平日里他只管推广和接单,但是如何修改链接和价格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而且当地政府会扶起一个“标杆”,也就是在电商销售推广上积极性高的人,给到一些资源政策扶持,比如说让他代表村里带领致富新农人形象,去参加展会,去学习,去一些城市交流电商知识等等,标杆有了,人富起来了,自然也会带动和影响另一拨人

近年来,在多个电商巨头的引领下,电子商务向农村的渗透催生了新的电商蓝海市场,广大农村地区像未被开垦的土地一样,成为电商的新方向。

当前热火朝天的电商下乡过于聚焦和依赖电商企业,电子商务“进村”“出村”仍受多重主客观环境的制约,需跨过电信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物流渠道不畅及农村电商人才支撑不足等层层障碍,培育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内生动力,并加强对电商行业的监管力度。

电商推广放眼长远

虽然农村地区广阔市场和庞大的消费群体已呈现在电商眼前,不过天赐供合认为,农村电商发展的障碍也很实际地摆在了面前,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不能套用在城市的路子,更不能单纯依赖电商企业,在电商巨头下沉、发展过程中,倒逼宽带、支付、物流人才等难题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电商企业在这其中并非是“包治百病”。

一是电信基础设施整体薄弱。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也呈现明显地域性特征。

二是农村物流落后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障碍。尽管电商在不遗余力地打造物流体系,但仍无法彻底解决达到乡镇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导致企业经营成本过高,盈利空间受限。

三是专业人才支撑不足,培养体系不健全。电商买卖群体年轻化特征与农村适龄上网人群流失严重造成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新农村 新农人 新方向

在敏锐地发现电商促进地方特色产品销售和提升旅游文化影响力后,一些县开始探索用电商的工具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扶贫农村电商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业界称其为“蓝海”,但农村电商渗透率事实上还很低。一方面是走进农村,一方面还要走出农村,政府与企业应充分合作,在农村搭建起消费和销售两个市场,加快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广泛融合,构建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发展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经营业态。

第一,要夯实农村电信基础设施,普及生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和光纤入户,提高城乡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建设和商用步伐,统筹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共信息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布局,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大数据服务,挖掘行业数据价值。还要在农村地区,逐步构建通畅高效的网络营销体系,构建覆盖省、州市、县三级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引导商品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实施商品交易市场信息化改造,推动网上网下市场融合互动发展,打造网络型农村供销服务体系。

第二,疏通县乡镇村的物流“毛细血管”。政府加大政策导力度,吸引知名仓储、物流、快递企业拓展农村市场,科学布局、合理建设区域性总部或转运分拨中心。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发展共同配送,鼓励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企业自建或与物流企业、快递企业合作,构建城际、城乡一体的综合配送体系。整合供销合作社流通体系和邮政快递物流体系资源,加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加强社区和村组配送末端网络建设,实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畅通。

第三,农村电商要与“新农人”相辅相成政府要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电子商务相关人才,打造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提高农民应用信息的能力,提升他们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积极性;以农村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为重点,加强业务培训;引进人才,引导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到农村进行“技术扶贫”,为农村的电子商务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保障。

第四,加快建立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业链延伸,逐步聚集形成配套发展、协同联动的电子商务产业群,为中小企业提供策划、设计、运营、物流、金融、信用、认证、安全、咨询、培训等电子商务服务。加快培育一批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平台开发、信息处理、数据托管、应用系统和软件运营等外包服务。

农村电商的发展本质上说是市场化的行为,而且技术性很强,但构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政府不能缺位。尤其在快速推动过程中,政府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监管机制。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e978.com/zzyx/2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