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营销 > 正文内容

如何学好社群营销?

2022-07-22 01:16:30组织营销1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学好社群营销不是那么简单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各种关于社群的内容都有,初学者也不清楚到底谁的是对的,青木老贼在2014年开始实践社群,经历了5年的时间沉淀才研究出一套场景式的社群打法,至今还在学习路上,社群是一门需要终身去感悟的行当,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分享下我个人的经历和学习社群的方法:

一、看书领悟作者的社群思路

市面上关于社群的书籍已经比较多了,理论的书籍比如《社群+》《社群经济》《小群效应》《社群商业》可以买来看看,实践性的社群书籍比如《场景化社群运营》《社群营销》《社群众筹》《社群媒体》等都属于社群领域比较细分的行业书籍了,有时间不妨买过来学一学,当然这些书你学习下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写作思路即可,不推荐你直接将书中玩法直接运用,毕竟同样的方法在资源和能力不对等的情况下效果是不一样的;

二、请教你认为是社群领域的大咖

我相信你在朋友圈里也看到过有人在分享社群方面的知识,也应该报名参加过一些知识付费课程,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感受觉得哪些人是社群领域有经验的,记住那种做培训出身的人是不推荐找他们学习的,反而推荐你找那些有亲身经历的人,找这些人会更加感同身受,你可以将你的问题一一咨询他们,当然不排除他们会收费咨询,毕竟经验是有价值的;

三、多多混下圈子

如果你是在一二线城市,在本地应该有不少不同的圈子活动吧,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不同类型的活动,参加活动把握两点:多听多参与;我看到很多人也会报名参加线下的圈子活动,但是都非常低调,不管有问题还是有收获都选择沉默,这其实是没有任何进步的,青木老贼在最早期玩社群的时候,身边都是腾讯、华为、阿里的高管,最开始我也不敢说话,但是我会融入这个群体去服务他们,然后听他们交流,默默的记下哪些是自己不会的,回头我就又回到书城去看相关书籍,通过圈子里的熏陶找到自己的缺点,然后去看书学习是成长最快最过硬的方式;

四、自己做一个公益社群试试

对于新手来说,如果要学习社群营销,我建议是你要先试着放下功利性,先老老实实的做一个短期或者公益型的社群,服务他人,好好感受这个过程,并琢磨运营的细节和社群变现的可能点,再结合当下社群领域的知识付费、学习型社群、内容营销、工具使用,这些东西和自己即将要做的社群如何融合?想是没用的,这个时候先做,做完了之后再总结,如果有想不清楚的再去请教你信任的社群大咖,请教他们这个问题怎么破;

我相信你通过以上四个方式坚持半年,一定能土突飞猛进,成为社群领域的高手!如果还有啥问题欢迎来我微头条与我互动交流。

我是社群界的场景派:青木老贼,从2014年就开始全职做社群,在2016年跨界写了我人生第一本书《场景化社群运营实战手册》,在2017年自创IP品牌社群系统打法,2018年在赋能实体企业和践行线下社群打法的路上。

我是2013年1月11日用微信在朋友圈发布的第一则消息,算来至今近六年了,微信好友增增减减留存着3500多名好友,微信群共百余个,多数已沉入海底,置顶的微信群是12个。

从去年开始分配了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在社群运营。以下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社群的实质是什么?

社群形成初期,大家都在一窝峰的拉人建群。反正“跟着下,不害怕”嘛,同一时间会被不同的人邀请入群。社群人数瞬间就可达到500人。然后发现没几个熟悉的人,彼此调笑个三五天,然后就消停下去了,一天下来没几个人吱声,偶尔有人抛一个广告链接或者鸡汤推文,最多吸引一秒的注意力。

个别活跃的大群每天也就那么不到10%的成员,时间久了,沦为灌水群的概率也极高。

一方面因为群内没有自己想要的价值,更重要的原因是群成员大概也没弄明白自己想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带着一份好奇心进入,恍然大悟之后,大多数选择既来之,则安之,要不就是连退出都懒的浪费时间,于是持续保持沉默潜水,直到此群沉入海底。

倒反而有些小群的质量不低,活跃度也比较高,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彼此熟悉度,见过面吗?有过交流吗?

(2)互相依赖度,成员之间是否有彼此供求得到协同?

(3)互动频繁度,是否有互动,互动的频率如何?

以上,我们可以把社群理解为:以信任为底层机制,让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的非正式的虚拟组织。

2、既然认清了社群的实质,那么,如何建立信任关系呢?

以下部分内容摘自小群效应一书,如有原书需求,可自行购买。

(1)建立信任关系的三近一反原则:地域相近;兴趣爱好相近,年龄相近;性别相反(供需相反)地域相近,便于开展线下活动;兴趣爱好相近,互动交流会有更多话题自然形成;年龄相近或许更容易彼此打开心扉,有时候也不一定。

(2)要思考社群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解决的问题反映的是用户的需求,只有满足了用户的某一个方面的需求,并且有价值交换的可能,社群才有存在的必要性。

社群的存在确实可以减少成员之间沟通的成本,有数据表明,在社群里边46.25%的参与是由0.8%的人产生的。

(3)分析群成员角色。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凡客、核心、小牛、大咖。

普通人是形成社群的大多数,有时候也会是沉默的大多数;连接者的角色很关键,可能是群主或者是可以调动资源的人,或者是局部的意见领袖(在某个方面有一定专长或者话语权的人)。

(4)认清社群的三个特性:工具性、病毒性、长连接

工具性的三个层面:外部性,引流,流量转化为用户池,让每个用户成为连接者。

过滤器:新加入的用户导入三近一反的小圈子。

望远镜:看到未来的群趋势。

荣誉驱动——通过比较彰显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病毒性传播。

社群的头部效应,幂律曲线;长尾利好平台,头部利好合作伙伴;

病毒扩散指数=用户收益/用户成本;

互惠接口——利益和用户希望塑造的形象关系诉求结合,将会产生更大的能量。

社交营销不是直接推销,而是通过朋友影响,影响一个人不如影响他身边的2-3个人。

物理世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社交世界——折线最有效。

社群的场景:内部运营;外部推荐;

团队的效率与内部沟通成正比,创新与外部探索成正比。

团队的执行力取决于人的能力以及做事的意愿度。

运营的本质是抢用户的时间;

强运营:努力消耗用户时间;弱运营:愉快消耗用户时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we978.com/zzyx/25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