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职领导与副职领导都想拉拢你,但是他们之间有矛盾,代表不同势力,作为下属怎么办?
【职场笔杆子创业】独特观点:单位“正职”和“副职”有矛盾,工作或生活中都还想“拉拢”下属,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要下属『选边站队』,就是要下属做出『选择』,就是要看下属『支持』谁。面对这类领导的下属,有五种选择可供参考:一是『墙头草』,二是『和稀泥』,三是『中立心』,四是『装糊涂』,五是【平视看】。
职场中,正职和副职之间的矛盾和较量,普遍存在。“能够克制住情绪”、“能够摆得正位置”、“能够控制住行为”的领导,至少在“面子”上还能过得去,工作是工作、利益是利益、不和是不和,互不冲突和影响。尤其是在下属面前,也会尽量表现出团结和气,以便保持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但是,现实职场中能够做到的领导,实在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领导,都会将个人之间的矛盾和不和延伸到日常工作、团队合作、下属人际关系当中,带来的影响很不好。我将围绕“正职和副职有矛盾,都想拉拢下属,下属应该怎么办”的职场问题展开论述,着重从“领导处理矛盾的方式”以及“下属应对的举措”进行阐述,下面的回答可以作为类似职场问题的标准教材来使用:
一、正职和副职将『个人矛盾』延伸到工作当中,让下属的“选择”作为“胜负”的评判标准,是一种典型的没有“职业情操”的行为职场中,正职和副职多少都存在一定矛盾,出现意见不合、性格不相投、晋升提拔等涉及利益上的事情时,暗中较量、桌下用力的现象很普遍。
但是,作为领导,一定要分清“个人”和“工作”的界限。无论是情绪,还是矛盾,作为个人属性的东西,应该不能带入工作当中,这是职场起码的职业要求,也是职场基本的职业情操。
【举个例子】:我曾在出版社工作三年,当时我进入名作图书项目部时,正职是一女领导,副职是一男领导,这种职场搭配,在工作中容易产生矛盾。我其实早有预料,但是真在工作中,他们的矛盾与不和,处处都会在工作和社交中体现出来。比如,同事之间聚餐时,正职领导叫我去一次,副职领导肯定也会叫我去一次。如果每次他们都错开时间,我还不为难。但哪有那么如意顺利的事情,恰恰有几次,两位领导同时叫我,这就让我为难了半天。无奈之下,我都给拒绝了,不是说我已经提前答应女朋友买衣服,就是说同学也聚餐,或者说身体不舒服,让我在工作中很难受、很纠结、很憋屈,但是领导并不会考虑下属的感受。【我的建议】:正职和副职之间再有矛盾,再有利益之争,也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不波及工作』原则。无论矛盾有多大,不管利益有多深,都应该以“工作为先”,不能将个人之间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利用工作上的权力进行彼此的牵扯,从而影响工作的开展进度和实际成效。
(2)『不站队拉拢』原则。正职和副职有矛盾时,下属就像“夹板菜”,左边不能太热,右边也不能太冷,过热过冷都会招致对方的不满,无形之中给下属带来了很大压力。如果领导还明目张胆地拉拢下属,间接让下属选边站队,这种行为是不负责的行为。
(3)『不破坏团结』原则。聪明的领导,纵然彼此之间再有不和,私底下再有意见,往往也会努力克制,尽量不会在下属面前表现出来,以免让团队人心分散,不自觉地分成两边,不利于团队的团结。
二、下属明显感觉到正职和副职都有意在『拉拢』自己,说明领导根本就不在意员工的“感觉”,没有“尊重”正职和副职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暗示或明示,要下属做出选择、让下属选边站队,说明领导只在意自己的“心理满足感”,以此来证明各自的圈子影响力大不大、本事势能强不强,至于下属的心理感觉,难受不难受、尴尬不尴尬、烦恼不烦恼,领导似乎心理并不在意,只是一味地要让下属给出答案。
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一言以蔽之,领导不尊重下属,并没有把下属放在心上,或者明知道下属也很为难,但还是有意在逼迫下属做出选择,这样的领导,无疑是自私的领导。
【举个例子】:小王进入销售部门后,发现销售经理和副经理经常会因为工作中的琐碎小事而斗嘴,似乎在暗里较劲。部门里就只有三个年轻人,另外两个一个是销售经理介绍进来的,一个是副经理拉进来的,就自己是应聘而来的。试用期还没过,小王就感觉到销售经理和副经理,经常会有意无意地拉拢自己,无缘无故地关心自己,刻意给自己一些便利,这让小王觉得很难受。有时在工作中,销售经理一个意见,副经理一个看法,各不相让,小王很多时候都手足无措,不知道改听哪一个的,这让小王十分苦恼。不到三个月,小王便毅然地选择了辞职。因为他认为,呆在这样的部门,看不到发展的前途。【我的建议】:假如我是小王,我会始终坚持一条原则:无论正职和副职是就工作说工作,还是彼此的利益竞争,只要正职领导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作为下属应该要听从正职的安排和部署。
因为从上下级关系来讲,下属服从领导的命令和安排,本来就是一种职责,拿到台面上是说得过去的,副职再有意见,也不能说什么,因为这是职场规矩,如果下属在正职没有什么大的原则的错误下而听从副职的命令,这样犯错的肯定就是下属无疑了。
三、面对正职和副职的矛盾,员工有哪些办法来应对?对于有矛盾的领导下属,我认为有五种方法可供参考:
(1)『墙头草』“墙头草”,通俗的理解是没有主见,见风使舵,风刮到哪边就倒在哪边。但是,这里的“墙头草”,不是贬低的意思,而是“正向”的一种选择。
做一名“墙头草”的员工,就是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正直”原则,只要正职领导“做人处事”没有犯太大的原则,下属就要倒在“正职领导”这边,这是职场规矩;二是坚持“公事”原则,凡事都以工作为先,不利于工作的事,就不能倒向那一边。
【举个例子】:精明干练的小李,进入行政管理部门,但是部门里的正职管理能力欠缺,很多事情都是由副职去完成。有一次,正职让小李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完成销售人员绩效考核积分的指标设定,但是副职知道后,认为正职的意见明显没有符合销售人员的实际情况,于是小李在实际执行中,就按照副职的建议去办了,结果也没通知正职,工作完成得很好,销售人员没有任何意见,正职领导也不清楚小李有没有实施自己的方案。
(2)『和稀泥』“和稀泥”,给人一种“滑头”的感觉,左边说说话、右边拉拉手,上边倒杯水、下边递张纸,好像自己就是“粘合剂”,能够将正职和副职靠近一些。
“和稀泥”的下属,其实完全有能力或者有办法缓和正职与副职之间的矛盾,因为这类下属具有很强的人际交际能力,能够在彼此之间传递出正向的信号。
(3)『中立心』面对领导之间的不和,很多下属都显得很无奈,认为领导之间的关系给自己带来了烦恼,不知道该如何办才是对的。
其实,“中立心”就是一种无为的办法,虽然“无为而无不为”,但是能力一般的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亲不疏、不近不远,其实就是一种“有为”,未尝不是间接向领导表达自己的意见。
(4)『装糊涂』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人生难得糊涂!”但是,郑板桥说这句话的前提是:自己要先做到“不糊涂”,才能“假装糊涂”。
作为下属,如果是真糊涂,那么你的结局肯定是“两边得罪人”,不懂得看脸色、不懂得观形势、不懂得处事情,结果双方都会认为你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一旦下属给领导造成这种印象,基本没有提拔的希望了。所以,下属想要“装糊涂”,先要做到“不糊涂”。
(5)【平视看】所谓“平视看”,就是下属虽然没有八面玲珑的应变能力,但是可以坚持一条原则:平等地对待正职和副职。
那什么叫“平等地对待”?我认为“平等地对待”:一方面就是将工作和个人分开,就工作说工作,谁的方案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取得成效,那么下属就要平等地对待哪位领导的建议;另一方面,无论领导对待工作熟不熟悉,对领导基本的尊重感,不分轻重程度,一样对待。
四、结语正职和副职有矛盾,作为下属一定很为难、很尴尬、很无奈、很烦恼,因为领导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影响到实际的工作开展,甚至是下属在职场发展的环境。尤其是有意暗示和拉拢的领导,下属更要谨慎小心,既要避免成为一方的圈子,又要规避得罪双方领导。当然,通常情况下,尊重正职、服从正职是员工在职场立足的原则和规矩,除非正职有特别明显的原则错误。同时,下属也要充分发挥“墙头草”、“和稀泥”、“中立心”、“装糊涂”、“平视看”的实效。
—END—
我始终相信:“一支笔足以撬动职场,一支笔足以结识你我。”我是【职场笔杆子创业】,以我11年的职场经验为你解疑释惑,【关注】点赞,转发分享,评论交流。
正职和副职领导有矛盾,谁都想拉拢下属,培植自己的势力,作为下属来说,就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选边站队。站对了,一荣俱荣,站错了,一败涂地。
很多人认为,作为下属,应该保持中立,两头说好话,谁也不得罪。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既然正职和副职都拉拢你,说明你还有点价值。需要表态的时候,你想做老好人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性情散淡,不想当官。可是,身处职场,谁又能做到宠辱皆忘,淡泊名利呢!
凡是能做领导的,情商都不会差。没有任何一个人会信任和重用骑墙派,这也是过于聪明的人往往职场发展不好的重要原因。需要你支持的时候,你选择坐山观虎斗,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怎么可能有你的份呢!所以说,如果你自作聪明,保持中立态度,那么,无论是正职干掉副职,还是副职挤走正职,排排坐分果果的时候,你都是旁观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种职场生态下,站队就是一场赌博。如果你无欲无求,当然可以置身事外。如果你有野心追求,站队是必须做出的选择。至于怎么站?很是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必须考虑两个领导背后的势力。能当正职的,背后肯定有强大靠/山,副职敢与正职分庭抗礼,背后势力也不可小觑。这时,就需要你仔细分析他们各自背后的势力,究竟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然后再做出你的选择。
选边站队肯定是有风险的,但是,老祖宗有一句话——富贵险中求。不敢冒险,永远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作为一个下属,想坐收某渔翁之利,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冒险并不是莽夫之举,而是建立在深度思考之上的审时度势。一旦认准了,就要敢于押宝。押对了,乘势而起,押不对,大不了你还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并不会失去什么!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